2008年4月18日

悲傷 or 睿智

──讓我們聽取阿羅漢的話,理性而睿智的面對人生的無常──
為了人生的聚散無常,所求不如願而悲傷,是難免的,但是,不久之後又淡化了,遺忘了。下次遇到類似的事件与情境,又悲傷一陣子,然後,又淡了、忘了……;所以說,「悲傷」也是無常的,我們就這樣陷溺於無助的「起伏」循環,重複著無知的得失計較?除了暫時的情緒宣洩之外,解決了什麼問題?「理性睿智」雖不容易,卻值得去嘗試──它能給我們另類的生命經驗,甚至是更豐富而深刻的體會。悲傷,是一種習性,在生活中自然發作,卻讓人難過;何不試著去觀察它的起因、過程及結局?經常這樣作,雖未必能「迅速驅散湧起的悲傷就像風兒驅散棉絮。」也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態度。

「我」「擁有」什麼?

所謂「擁有」,或許是一種錯覺吧?是我們經由感官而看到、聽到、嚐到、觸到、想到……的各種資訊──因為不曉得這是諸多因素/條件所合成的暫時現象,而起了貪愛、執取,然後告訴自己、也告訴別人說:「這是我的!」這樣的「擁有」雖只是一廂情願的「感覺、想像」而已,卻給人某種實在感、安全感;一輩子以這些為依靠、為成就、為生命的意義、存在的證明,並且可以量化:越多越好、越久越香!然而,就在擁有的同時,又有相對的空虛与疑惑:「這是真的嗎?是我要的嗎?永遠不變嗎?」於是疑信參半、得失交替、苦樂相煎,何有一刻安寧?而事實上,我們自認為擁有的一切,不但當時抓不住,最後也必失去──或者說:從來不曾被我佔有、在我身上停留!只是心中一段又一段自編自演的故事、自笑自啼的記憶:「休得爭強來鬥勝,百年渾是文武揚; 頃刻一聲鑼鼓歇,不知何處是家鄉!」(憨山大師【醒世歌】)你省得也麼哥?

佛經中有一個的寓言:
很久以前,有座大香山,長滿了各種藥草。山裏住著一種鳥,名叫「我所」。每當春天,藥果成熟,上山採藥的人絡繹不絕。我所鳥總是悲鳴叫喚:「這山上的藥果是我的!是我的!你們不可以摘取,我的心不允許啊!」但是,盡管牠日以繼夜的哀叫,撲翅阻止,人們並不理睬,繼續採藥;這隻鳥聲嘶力竭,終於傷心過度、吐血身亡。(《生經》卷1<佛說是我所經>)

寓言的主旨雖是勸人布施以植福:「既致得人身,來歸於種類;命盡皆捨去,無一隨其身。是故當殖德,顧念于後世。人所作功德,後世且待人;無得臨壽終,心中懷湯火!」更重要的是:人之所以慳吝貪取,在於誤認「外法」為真實而可擁有,並以此莊嚴自我,故而,既不施與別人,又奪人所愛,在「我」的名義下堆積,最後是:「採得百花成蜜後,被人取去一場空!」

我曾親近隨學的一位善知識,說了很多這方面的的警語,摘錄如下,供各位參考:
「人在世間只有使用權,沒有所有權。」
「百般珍惜的身體,最後終將腐爛、青腫、蟲咬、化為白骨,何況是附屬於此身的妻子、兒女、事業、地位、名譽、財富呢?」
「如果,你心眼開,當下都是最幸福的人;否則,擁有再多,你也會感到日子在壓力和憂思中流逝。」

一眨眼

話說有位朋友,有一天看到我眉頭深鎖。
戴著一副苦瓜相,默默不語也不笑。
朋友忍不住出招了,說道:「您現在眨一下眼睛」。
朋友再說:「好,請問您有煩惱嗎?」
玉兄回說:「沒煩惱」。
朋友又說:「有個世界一眨眼等於這世界的一輩子,
那您還在煩惱什麼?
一輩子一眨眼就過了喔。」
記得那樣的一段話,讓自己徹夜難眠。
當您看到一眨眼、一輩子劃上等號時。
不知您會有如何的省思?
請您分享給有緣的人們。
於此,更感謝那位好心朋友布施。

擁有是真實嗎?

人們所擁有的一切都可以被「販賣」。
尊嚴、富貴、情愛、名聲、色身所有之存在質。
人身的販賣「賣嬰」「人蛇集團」不勝枚舉的賣人。
醫學的進步,人類的血液、器官都可以賣錢。
民主的提昇,投票選舉權利賣了可以換取錢。
生活的所需,我們都一齊投入販賣時間的遊戲。
情愛的歸屬,現實條件更出賣了所鍾愛的情感。
名聲和地位,更是人們熱絡不疲的金錢交易事。
難道我們有錯了嗎?沒有。
只是我們都忽略了。
當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販賣。
我們還願意承認它是「真實」的嗎?
但,真正的「真實」究竟在哪裡呢?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