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12日

四個女人 連載四




四個女人
6.

下課的鐘聲悠揚響起,隨著班長的口令,念萱與班上學生相互行禮後,拿著課本與教材步出了教室;由於下一堂沒課,所以念萱放慢腳步,慢條斯理的走回辦公室。辦公室鬧哄哄的,擁擠著來辦公室找老師的學生,充滿了活力。念萱就是愛這份青春的、學習力旺盛的、互動直接的氣氛,所以選擇了為人師表的教職;在教學活動中,不僅可以看到學生的進步,自己也在不斷的學習進步中,真的是所謂的教學相長。尤其是當「頑石點頭」時,那一份的喜悅是無法形容的,就是辛苦的最大回報了!

「當老師」,是念萱從小時所立下的志願,而且從來沒有改變過。就因為這份的志向,令念萱於不知不覺中,自己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,一言一行皆朝著為人師表的目標前進,循規蹈矩,嚴謹負責。又由於從小缺少母愛,更令她立志要在嚴格要求的後面,以最大的愛心與耐心來對待她的學生,令他們都能在溫馨的環境下學習成長。

師大四年的大學生活,是充實愉快的。由於是公費,不需繳交學雜費,雖然家境不錯,念萱選擇自己自足,於課後擔任國中生的家教工作,不向家裡拿一毛錢,每月量入為出,倒也有餘。

念萱課餘時,最喜歡跑圖書館,常常待到圖書館要關門了,才抱著書本回到宿舍。除了課內的教材,念萱大部份時間,都在看從圖書館所借閱的雜書,看得最多得是中國的歷史人物傳記,與西方的哲學思想。

大學三年級時,最疼愛他的奶奶由於心肌梗塞,突然去世。念萱於接獲通知,由宿舍趕到台大醫院時,已見不到奶奶的最後一面。念萱悲慟莫名,猶如心臟被插上了一根針般的痛,當時念萱終於體會了甚麼叫做「椎心之痛」。

念萱一方面要安慰爺爺,一方面要撫平自己的情緒,常常於夜深人靜時,不自覺的會去思考:
「人出生來到這個世界,到底是為了甚麼?難道就只是為了圖個三餐的溫飽,而奔波不停?」
「生命的意義難道就只是為了傳宗接代?」
「難道就如奶奶,認命安份的生活,就此結束一生?」
「在這生命的背後,是否有一個永恆?」
「是甚麼樣的力量,會讓人不能免於生老病死?」
「人死後,又會往哪裡去?還是就從這個宇宙中消失了?」
這些個問題,常常在念萱的腦際盤旋,於是念萱開始想要去探究,到底甚麼才是生命的意義?

在一個星期日的早上,念萱出現在師大附近的基督教的禮拜堂中,聽牧師講道,聽聖歌唱誦,心中的憂傷似乎稍微平復了些。於是念萱開始於每個星期日的早上準時出現,跟著教友一起做禮拜、祈禱、唱聖歌;並經由牧師的引導,參加了讀經班,開始讀聖經。念萱覺得教友們都很和善、熱心,這份溫暖是支持念萱漸漸脫離憂傷與痛苦的動力。但隨著漸漸深入聖經經文的閱讀,念萱覺得從中無法找到她想要探究的生命的意義。

念萱注意到了宿舍門前的佈告欄,張貼著一張「中道社」的海報,是邀請某一位佛教大德居士到校園演講的公告。於是念萱出現在演講會中,聆聽主講者的演講,只聽到了一些似懂非懂的名詞——苦啊!空啊!無常啊!解脫生死啊!等等。雖然聽不太懂,但念萱卻覺得說不出的歡喜,直覺認為可以從這裡得到想要尋求的答案。

自此,念萱加入了「中道社」的活動,假日時會隨著社友,到台北市近郊的寺院,聽出家師父的開示;並開始試著讀一些佛經,雖讀不懂,但卻喜歡,只要讀起了經典,心中的憂傷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。

大學畢業後,念萱回到了高中母校任教,校園的一草一木、一人一事,是如此的熟悉,彷彿在向念萱招手:「歡迎回家!」在這所一流的女中,所接觸到的都是英才,不免想起:「得天下英才而教之,一樂也!」念萱覺得自己真的是得到了老天的厚愛。

當念萱接到了仲年的電話,告知紹銘往生、湘雲骨折昏迷的消息時,不覺流下了眼淚;心中是如此的不捨湘雲所受的苦,也不捨湘雲的父母所受的煎熬。由於一時無法找到人較長時間的代課,於得知仲年要陪同郭家父母赴法國,幫忙處理並接湘雲回家後,才稍稍的放心。
(待續)
關鍵字:喇嘛、灌頂法會、密宗、求財、法王、仁波切、藏密、西藏密宗、密教、雙身法、雙修、達賴喇嘛、大寶法王。

延伸閱讀